目前,在物业管理企业进行业务外包时的评分标准依据可以基本分为信誉标,业绩标,服务标,价格标等,分值各占一定权重,以加权平均数作为定标标准。但这种沿袭物业管理招的方式能否适用于外包服务还有待商榷。原因在于,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外包的首要目的是采购合格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是提供给物业管理企业的,它还会直接面对物业管理业主。据此,这种服务采购更应注重委托服务的工作质量、保障能力和整体服务形象。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再谈价格才会有意义,否则,仅注重价格的高低,一旦价格低于服务成本,势必将造成供应商提供服务质量的下降,而这显然背离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招标初衷。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物业管理企业采取服务标与价格标分别报送方式进行操作,在确定价格标的权重后,分别对服务标和价格标进行评定,以减少单纯的价格因素对整个招标工作的影响。
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开展好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工作。要突出压实责任,落实好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小区业主责任;要突出问题导向,对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深入查找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困难,寻求解决问题、难题的办法措施;要突出融合发展,加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对业主、小区物业的指导和管理,整合多方力量,形成良性互动;要突出工作特色,有效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通过一元多格,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真正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一百米”。
一般来说,商业物业涵盖零售、办公、批发、餐饮、酒店、公寓等,目前市场规模远不如住宅物业庞大。从上半年物业企业拓展项目类型来看,近半物业企业的拓展逐渐往商业及商办两大物业类型转移,根本缘由或许在于该类物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其中后者具有较高的势、服务对象单一化以及成长潜力更高。具体到细分业态的毛利率上更为直接,同一物业企业的商业物业毛利率普遍大幅高于住宅物业。